农产品品牌营销常犯的7个错误

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健康需求,以及因生活条件改善引发的“食用更优质产品”的享乐动机,都让人看到农产品品牌之路无限的前景。另一方面,许多依靠种植生产、对外出口起家的企业家,不再甘心给国外企业打工,决定做自主品牌,反攻国内市场。粮油、水果、蔬菜无不呈现这一转型趋势。同时品牌营销本身就是一种差异化的创新,不是吗?当前更多的农产品通过粗放式的大流通,摊贩、零售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形象低,而品牌营销完全不同。如果说健康安全需求让人看到市场前景,那么品牌营销这种差异化的运作模式无疑垫定了胜券在握的信心。

但是一旦真刀真枪的介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消费者的需求确实是存在的,但真的有那么旺盛和迫切吗?市场有那么热吗?而最具切肤之痛的,是机会当前,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抓住、有实力运作呢?

原本抱着进市即捞一笔的期望,在这一刻被冷漠的市场兜了一盆冷水。正如有进入门槛一样,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退出门槛——退,也没有那么简单,陷入上不上,下不下,死不了,活不旺的两难境地。

添翼营销总团在深度介入农产品品牌营销项目实之后,归纳出常犯的7个错误,共享学习,促进更深入的思考研究。

错误一:“我的定位是高端”

明确了是哪一种情感,还要指出是由谁、在什么情况下、送给谁,即送礼情境。你必须强化这种情境,以便消费者一旦处在这种情境下就会想起和选择你为他准备的礼品。

添翼营销总团在操作陕北一种著名水果洛川苹果的时候,根据苹果的大众化、日常食用生活性强的特性,将其定位为“走亲访友,贴心好礼”。即你可以在走亲访友的时候,送XX苹果,可以表现出你对对方的贴心关心。简单梳理为:

XX苹果——日常走动送礼——“走亲访友”——生活性强——“贴心”

农产品作为礼品销售时,往往忽略了将这种情感和送礼情境的切实落地。如果只是简单的认为产品好自然可以作为礼品,那么营销策划工作明显没有到位。从产品到礼品的转化,不是那么“自然可以”的,需要你去人为干预、有意识地引导、强化。

2、农产品的“特产”特色

可以说,对市场的营销管控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已转型至品牌运营商的核心标志,它反映出企业对市场的影响能力。本来,在同一条利益链上,一直存在生产商或品牌商与中间商的利益博奕。可以肯定的是,在你成为风弥一时的品牌之前,渠道商只会提供他的渠道,不愿进行过多的市场营销投入。何况农产品的渠道商较少,相对较为强势,而且对于品牌农产品运作经验其实也存在不足,这时就需要品牌商给予更多的营销帮扶。而新品上市的导入期,更需要企业对市场的高介入。

如果你不进行营销管控,抽时间你去终端看一看会吓你一跳,你想不到你精心设计的品牌产品像个垃圾一样堆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如果没有管控,你会发现价格不是你想的那样,销售员只知道你产品的零售价格,折扣是多少,而说不上它究竟有什么独特价值,也不会首先推荐你的产品。说不定你提供的促销品,正在终端店里当作独立的小产品来销售。最重要的是如果你不策划执行一些宣传和互动性的活动,难道指望终端给你做吗?……

错误六:阙限突破——有没有和好不好

新踏上品牌征途的企业往往无品牌、无包装、无渠道、无团队、无经验,只有产品。他们着急“有没有”,多半还顾不上“好不好”,“先有了再一步步改进么”成为一急之下的托辞。相比这类企业,有些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摸打滚爬多年,更加关注后者。“好不好”实质是有没有到位,那么又何为“到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