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可持续消费观——现代广告人文品格的价值取向。
“广告是现代化的使者”。现代广告以横扫一切的力量确立了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使人们日益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广告在促销商品、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创造着流行文化和生活观念,改善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现代广告对社会的影响早已超过纯粹的商业领域,全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标举的价值取向,既反映着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同时又极大地影响着广告受众的价值取向,因此,具有人文品格的现代广告必须责无旁贷地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那么,具有人文品格的现代广告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什么呢?物本主义广告信奉“广告即销售”,为刺激商品的销售,拼命鼓吹不加节制的消费,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也无限制地膨胀了人的物欲,物质享受的价值导向成为横亘在广告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屏障。现代广告要根除这种弊病,在价值取向上只有高扬可持续消费观,才能促进广告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消费观“是建立在新的发展观基础之上,这种发展观的目的是全体人类自由的实现,是一种深层次的、全面的发展,不仅是财富的增长,而是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自然环境等多方面。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能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③可持续发展观强调发展中的公平和持续,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强调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机会,即强调消费的公平性;二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为目标,追求社会的整体进步,即强调消费的和谐性。人类为了生存便要进行生产,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消费反过来又影响生产。消费是以人们的欲求为目的,但人们的欲求并不见得就一定符合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目的。尤其是经济活动进入以消费主导生产的时代后,过度消费使消费不再是目的,它成了超越人们正常的基于生活需要的消费,滋生为满足欲望的一种手段,而欲望的不可满足性造成这种“为欲望而欲望”的消费无限提升,以至当一种奢侈品变成必需品后,人们又很快疯狂去追求新的奢侈品。其结果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一系列灾难性的能源、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机会,同时也给未来人制造了更大的生存困难。因此,现代广告倡导可持续消费观,体现健康、合理、适中、公平的消费,在鼓励消费的同时,建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达到人类可持续消费的目的。
二
赋予现代广告以人文品格,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现代广告健康发展的需要。
1、人类社会人文精神的回归是赋予现代广告人文品格的时代要求。
广告是时代的弄潮儿。它追赶着潮流,又引导着潮流。广告的每一个变化、每一次进步,不仅与传播、营销环境和理论密切相关,也与各个时期的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联。人文精神是
2、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指导思想是赋予现代广告人文品格的现实基础。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着“物本”和“人本”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以物为本”偏重物的产出及物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以人为本”则突出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基础作用。“以物为本”的发展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以物的生产及利用为中心,人被看做生产工具,人的地位等同于物。“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主要特点是:以人为中心,把经济发展建立在人的发展的基础上,寻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一致。所以,“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同人的全面发展同步进行的发展,是确保所有人而不只是部分人的发展,是重视并依靠人的因素而不是偏重于物的因素的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⑤传统广告是在“物本”指导思想成长起来的,它以企业生产为中心,站在企业自身的立场上,以促进企业现有的产品的销售为主要目标。现代广告则是在“人本”指导思想下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观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广告是企业整体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取信于公众、取信于社会,使企业的成长与消费者和社会利益的获取协同发展。这种变迁归根结底离不开“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弘扬。“以人为本”的现代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弘扬对广告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主导性促进作用。
3、人本广告观的确立是赋予现代广告人文品格的理论保障。
人本广告观是广告以人为主体和目的的观念。它在重视人的合理物质需求的同时,高度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和人的价值,反对用物化的价值、异化的价值遮蔽和压抑人的价值,用物欲的膨胀挤压人的精神空间。简言之,人本广告观就是以广告受众为根本和目的,一切为广告受众的广告观念。具有视受众为生活者,注重全方位沟通、对话和共鸣,注重强化品牌,注重艺术品位,注重社会责任感,关注文化建构六个方面的特质。如果说20世纪的主流广告强调广告是销售的手段、所有的广告活动都是为了销售商品,以物为本的话,那么关切人的生存状态、重视人的价值、捍卫人的尊严幸福、满足人的整体需求、关注人的个性发展,则是新的人本广告观念的核心。人本广告观的崛起既是现代广告观念嬗变的结果,又与市场学观念发展、传播观念演进的新态势相一致。从销售观到人本观,是广告观念革命性的转变。这一转变,给广告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促使广告主、广告人从“唯我独尊”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客观地了解、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和接受心理、接受习惯,开始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确定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广告传播的渠道与方式。这一转变必然越来越契合人的特性和需求,越来越具有人文关怀的氛围。它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那就是:“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如果离开了为人服务,忽视了人的特性,必将会导致失效,甚至失败”。
三
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从广告信息的角度出发,塑造现代广告的人文品格,必
第一,坚持服务至上。“服务至上”作为一种现代营销理念和思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消费者主权意识的加强,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因此,现代广告要靠服务来形成自己的劝服力量。从行业归属来看,广告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性是其行业的本质特征。现代广告坚持服务至上,也是由广告行业的规定性决定的,充分体现了广告的行业属性。在广告众多的功能中,传播信息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广告活动就是以信息为载体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因此,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于消费者是广告最基本的职能。坚持服务至上,现代广告就要以进步的服务原则取代过去直接、单一的利润主义原则,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服务意识参与其中,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现代经济就是服务经济。现代广告是现代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分,它不仅要服务于广告主,也要服务于消费者,更要服务于社会。服务是现代生活中普遍的内在理念,服务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贯串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每个个体的生活之中。经济全球化对广告服务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广告只有一如既往地坚持服务至上,才不辱其在当代社会的使命。
第二,强化人性诉求。所谓人性诉求,就是要求广告在表现上直指人性。在以人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里,人性应该说是广告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总结嘎纳广告节获奖作品得出的结论即是:优秀的广告总是表现了人类共通的东西——人性。然而,人性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在各家的理论中其含义各不相同。中西方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人的本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人性善恶假设。在西方,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的人性假设;在我国,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说、道家的人性自然说,以及法家的人性好利说等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不仅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管理者采取措施的必要前提,也成为现代广告采取人性诉求的理论基础。现代广告如果没有对人性的理解,也就没有人性诉求,对人性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现代广告人性诉求的展开。在具体运用时,必须以一定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作为分辨善恶标准,反对披着人性外衣的矫情造作的泛人道主义习气,它应该从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出发,挖掘商品对于人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的意义。因此,现代广告中的人性诉求主要着眼于人的社会属性,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以人的理想信念为基石,因为理想信念在人的生存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理想信念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与人的思想观念、本质、需要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它在支配人的行为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人性诉求只有契合了消费者的愿望和动机的理想信念,才能促使消费者产生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消费的正当行为。
第三,注重品牌塑造。可口可乐公司有两句流传甚广的说辞,一句是:假使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一夜之间化为灰烬,第二天,它凭借可口可乐这个品牌就可以重新开工;另一句是:成功在于广告。前一句说的是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后一句讲的是可口可乐基业常青的秘密。把两句话结合在一起来理解,意思无非就是广告缔造了这个百年不败的饮料巨无霸。在现代品牌形成中,广告已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著名广告人李光斗说:广告——品牌的第一推动力,真可谓一语中的。广告是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广告是品牌战略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广告本身必须反映品牌的内涵,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要能表达企业的理念和个性。对企业来说,品牌绝不仅仅只是一种标识,它应该包括了企业所有的管理问题,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经营理念、整体运行等全部内容的体现,是对管理的浓缩。广告要完整体现企业的品牌建设思路,就必须围绕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进行持久的、有力的创建。塑造永葆时代风范的品牌,广告要始终把握时代变化的脉搏,站在时代的前列,依据消费者不断变化、发展的心理需求、消费观念、精神寄托等因素确立品牌传播理念,把社会思潮、人类心理及观念融入品牌之中。
第四,彰显公益理念。从产品属性上讲,广告兼有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3种不同的属性。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公益性是指公共社会利益。广告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因而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与公益性相对应的,公益性也就成为了广告区别于其他经济活动的标志。广告的公益性使广告可以产生多方面的社会收益,具有很强的正负效应。一些西方学者,如法兰克福学派中的代表人物阿多 诺、马尔库塞等,在批判大众文化时,也往往将广告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作为一个靶子,认为它削弱了人的个体意识和批判理性,消解了大众的主体性和反抗意识,使人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人”。确实,广告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譬如,广告传播虚假信息、污染环境,强化享乐、误导儿童,诉求失当、诱发恐惧,媚俗跟风、传播低俗信息,消解经典文化、助长模仿抄袭等,不一而足。现代广告彰显公益理念,要求广告必须遵循商业交易中的诚、信、义等规范,彻底摈弃欺骗、虚假、误导等卑劣行为,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不能见利忘义,更不能舍义取利,在充分发挥其经济作用的同时,承当起自己应有的社会道义。孙文清 作者单位: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