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广告设计:好的设计是恰切的设计

     好的设计是恰切的设计,恰切就是"恰当、切实"。一个好的平面设计师更像是一个优秀的翻译。是能在可能的情况下,把作者的想法用我的方法和我的思考,翻译成好的视觉语言,并且让它焕然,不是焕然一新,是焕然夺目,这是好的平面设计。

     说大一点,大多数的中国人,喜欢臣服于权利,希望被统治,希望有唯一标准,懒得思考,或者是不惯于独立思考,秉性是"趋同"的,很多人认为权利人群的姿态就是终极姿态,是完美的。这种"价值观"会给设计带来特别大的阻碍,我们服务的是一群"迷恋权威却不相信专业"的人,比如中国的香烟包装,厂商发现领导或者高端人群全都喜爱某种红底金字的香烟,就会强硬的要求自己生产的香烟包装和别人一样,这是非常致命的,一元化的社会是个充满禁锢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活动也需要"解禁",创造多元的可能。

     "解禁"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瞬间的,这里"解禁"是有两个层面的。一个层面是公共政治上的,1978年是相对解禁的开始,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的过程中,中国社会所发生了很多变化,意识形态上的禁锢开始松动,人们在话语与可以表达的事情上有一个大规模的缓慢的解禁,解禁首先带来是艺术家对于权利,政治生活,意识形态等过去无法言说的东西的关注,或嘲讽、或调侃、或呐喊、或批判,基本都是围绕着禁锢的根源与由此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与疑问。随着开放程度的慢慢提高,到了2000年后这种以"抗争"为姿态的艺术活动其实有点无趣了,挑衅的目标越来越模糊,解禁初期形成的"一致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段或者某种思维方式,到了今天已经被消解了。另一个层面是个人身体上的,在禁锢时期,性时刻伴随着道德审视,很多现在司空见惯的感情关系在当时竟然是犯罪,和性行为有关的审判是那个时代对于个人压制的重要手段,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描写到在文革中年轻人如何从阅读公共性质的互相批判大字报中掘取少的可怜的性暗示(比如某某与某某乱搞男女关系),文革后期,手抄本流行,当时很多人是把"羊脂球"、"茶花女"当色情读物看的。随着开放,个人的"性"观念与行为获得前所未有的"解禁",三十年后,进入网络时代,如今想看到一张裸体照片或者色情硬照的简直容易到令人烦躁的地步,很多人非常自然的谈论自己的性取向,某种爱好甚至成为社交圈中值得炫耀的"本领"。"解禁"的两个层面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此消彼长,到了今天在如此"丰富"的时刻,"解禁"一词的意义该如何审视变的十分有趣。

     我特别厌烦符号化的中国,就是那种龙飞凤舞,旗袍腰鼓的视觉中国,深恶痛绝。那是特别的低级的脸谱化的中国,不负责任的使用中国传统的符号是某种懒惰的结果,这是我一直反对的。

其实中国传统文化早就断绝了,那是建国后不断"努力"的结果,现在的所谓"复兴"很多情况下不过是浅薄的符号挪用,抽样式的,标本化的,把中国风错当成中国性,每次看到诸如"青年人穿汉服"我就想笑,那是什么汉服呀,连戏装都不是!复兴和延续不是如此简单的,中国样式的确立不是有了自上而下的某种政令要求就能一蹴而就的。

我不会去刻意去追随所谓"传统",更不会去随意使用什么"中国符号",这并不代表我的作品中没有"中国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从生下来,我们的思维方式、阅读的方块字、居住的环境,都决定我是当下的中国人,传统精髓必然自然的存在我的创作中,而不是刻意,否则就矫情了。